联系半岛官方下载CONTACT US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手机:13977452561
电话:0898-7451241
邮箱:admin@eyoucms.com
查看更多
R最新动态RECENT NEWS
你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包装设计研究论文精半岛官网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20:50:58  点击量:

  半岛官网半岛官网食品包装的迅猛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食品包装也是最能体现各个时代科学水平、生活水平、设计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越是发达的国家,商品的包装率越高,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包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它也是高技术、高智能的产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及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样式越来越多,技术性也越来越强,这给我们从事包装设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也是时展的必然所在。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食品包装就与之相随。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储存食物和水,用泥才烧制的各种陶器、用兽皮缝制的袋子、用藤条编制筐子等都是最早的食品包装原形。现代的食品包装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食品包装是以食品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食品科学、食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技术、标准法则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食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商品,其营养与卫生极其重要,但又非常容易变质,所以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贮运和流通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及品质和风味。食品包装作为产品的附加物而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和商品是不可分割的,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同时,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它已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超市中起到了无声售货员的作用。食品包装的形象直接反映品牌及企业形象,它为创名牌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包装,包装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不口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受到现代新产品、现代消费、行销竞争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文化、时代精神的影响。首先,是现代产品的品种、品质、品位都有了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产品,食品日趋向系列、方便、安全、休闲及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日趋轻、短、小。在国外,有些大型超市的商品品种都在十万种以上。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包装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新课题,促使人们不断去研究开发。其次,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日趋成熟,消费能力的提高,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了独立的消费意识,对消费市场不再盲从,具有独立享受生活的能力。消费观念是直接受文化思想和消费教育影响的,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今天大众消费生活的新需求。人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已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中青年,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消费需求,从物质到精神,文化性的软消费在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新的消费时代。现代人除了一般日常的消费外,更多地追求“旅游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礼品消费”等。人们在食品上更加讲究质量、情趣和品位,在吃的同时,又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大量的营养食品、方便食品、速冻冷藏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及各种中、西快餐的不断涌现,给今天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青年及上班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和实惠。另外,大量的国外食品的引进,充实丰富了国内市场,同时也给我们包装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要更加重视设计,使商品结构更加合理,使人们能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每一次新的改革,都是高科技的进步成果。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科技含量,使食品包装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科技、高智能的生产设施,将不断推动包装工艺的发展,新的工艺流程、自动化、电脑一体化的应用会给食品包装提供更多、更新的设计构想。现代新型高超的印刷、制版技术给包装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实现完美效果的保证,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技的突破,对现代食品包装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设计师要能熟悉新工艺、新技术,并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为现代食品包装服务,运用电脑设计手段,追求更加精致、完美,并具有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它的种类包括木材、纸、纸板、玻璃、金属、塑料、纤维织物及各种辅助包装材料。它的基本性能是保护性、安全性、加工适应性、便利性和商品性,还包括资源特性、经济性及可回收利用性。食品包装是系统工程,包装材料是基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诞生并被利用,包装材料从天然发展到合成,从单一发展到复合,材料的互相渗透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它代表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信息,一种新生力量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得现代食品包装的行列里又增添了新的家族,使包装文化的美感具有了时代感、流行性和普及性。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会使一种包装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记,如金属箔包装,被认为是高品位、高品质具有时代感特征的包装材料,所以,新型的一些休闲小食品都采用这种包装材料。

  新材料的开发,不仅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也更加注重有益健康和无害,更加追求材料的细腻、光滑、柔韧、富有特色和肌理,也充分考虑环保、再利用等方面的因素,有些材料能摹仿自然材料的特性,替代传统材料的作用,并能达到包装食品的最佳效果。

  作为一名现代设计师,要掌握新材料的特性,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材料的美感,巧妙地应用这些材料,使包装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四、现代设计思想的发展使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有了新的空间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设计思想早已发展到不局限于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广泛开拓设计思维,确立现代化包装设计的正确理念,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思想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现代科学的新发现,边缘学科的介入,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周围生态环境的认识,文化思潮、心理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早已超出了预想的范围,设计者要充分发挥、利用发散的思维,走在时代的前沿,寻找独特的设计风格,把握时代美感,对未来的市场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

  随着认类受教育面的不断扩大,对环境的保护也将从包装事业开始起步,降低成本,重复使用,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的两大热点问题,而现代包装与它们密切相关,包装制造所用的材料大量地消耗着自然的资源;在包装生产的过程中,一些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数量巨大的包装废弃物也是造成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这些因素助长了自然界的恶性循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每一种物质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森林的大量采伐已严重破坏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包装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来说,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在设计包装时,力求精而少,合理简洁,防止过分包装和夸张包装。目前,市场上有些包装盒越做越大,而里面盛装的内容物却很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在设计时,尽量应用高科技的复合材料以替代玻璃、金属等材料,如牛奶、果汁饮料类包装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大量节省了包装能源成本,同时,又较好地保持了食品的风味和质量,并赋于了它时代的美感。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到处可见,我们城市将会被塑料等包装废弃物所包围。所以,面对这严峻的事实,我们应尽量在设训食品包装时,解决好产品和包装的合理定位,避免华而不实的包装,尽量采用高性能包装材料和高新包装技术,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和提高重复使用率,降低综合包装成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产品包装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不断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在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即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同时,绿色包装的新概念也不断地被人们所重视,它是指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包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包装。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包装市场的竞争热点。

  绿色包装的技术系统,应该解决包装在使用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研究和寻找理想的绿色包装技术,对不同的商品要开发研究相应的绿色包装制品和方法。倡导绿色包装的实际意义,在于促使建立和完善包装资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统,使包装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今天,人们在追求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格。从自然出发,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开发自然之美。在视觉上、感情上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气,充分发掘出自然中的本质的美,并能在包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包装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开始用手工方法熔铸、吹制原始的玻璃瓶,用于盛装物品;同一时期,埃及人用纸莎草的心髓制成了一种原始的纸张用以包装物品;公元前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在中国出现了用手工造的纸做成标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包装设计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时至今日,包装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商品的层面上,它已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觉愉悦以及超值的心理享受。

  作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师,要赋予包装新的设计理念,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商品、了解消费者,做出准确的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的定位思想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指导方针。没有定位就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也就没有目标受众,商品也就销售不出去,这也就失去了包装设计的新时代意义,唯有遵循设计规律,才能做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设计。

  酒,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源远流长的酒文明史,直至今日,它都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品种繁多的白酒市场上,从酒的销售情况分析得出:酒的内外包装造型的独特风格和不凡的气韵,对白酒的销售起着重要的宣传和促销作用。许多白酒厂商把酒包装的差异性、独特性、原创性及小批量化、个性化等作为开发白酒市场的主导思路。今天,白酒作为一种消费时尚,消费者对其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包装设计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设计“立意”与“立象”过程。

  商品包装设计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是包装的造型,它是具有三维体积属性的艺术设计,产品的内外包装造型形态由产品本身的功能来决定。同时,对于酒包装,还应注重其文化形态,如根据设计主题,立足于地方文化,全面了解酒文化史,以酒文化含金量的挖掘为本位。我们不仅要设想用什么样的图形、结构和色彩去体现白酒内质,而且还要计算它的规格、尺寸等属于数量范畴和实用范畴的因素。甚至要把产品、包装的成本都包括在设计过程中。在传统酒文化的积淀中,在对各品种的酒包装的比较分析中,在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中找到最适合、最到位的设计元素,以达到包装整体设计的独到之处,体现纪念品的档次及品位。设计必在“意”上下功夫,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包装作品来。

  “意”之源。何谓“意”,唐人张彦远的《历史名画论》中有一句名言:“意在笔先。”我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这个范畴,最早源自《易经》,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是以意授予思,言授予意。”可见,创作前都需经过深入的构思活动,才能得到“意”。对于包括包装造型设计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来说,“意”是灵魂和核心,没有“意”的作品,犹如无灵魂的躯壳一样,虽存犹亡。

  “象”说源自《周易》。《易·系辞上·十二》有言:“圣人立象以尽意”。“象”较之于“形”大,这来自《易·系辞上·一》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论。这种“立象”概念,即形、形象、造型等含义,可以将包装设计范畴内的一切视觉形态和要素包括在内。因此,在酒包装设计时,以宏观展望,从微观着手,注重细节设计,大到内外包装的主体造型、色彩、材质等之间的关系把握,小到一根丝线、一个插孔与整体的协调关系。最关键的是使各种“象”最完美、最合理地统一在一起,就会设计出受消费者喜爱的包装作品来。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以及人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给人启发。将他人(古人或今人)的作品借用到包装设计中,通过模仿、概括等方法,加工、提炼构成自己设计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创作出具有新的审美意义的造型。任何视觉形象的东西,都可以借用。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是指那些能够借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形象。在酒包装容器造型上,则可从动植物象征、器物象征、图腾象征、神怪象征等为设计的切入点,外观一般设计成象征形,必须合理地处理好象征形与产品内涵之间的直接关系。如:以历代君王将相对泸州老窖的推崇和赞誉之言为背景,以“玉玺”为造型,象征权威与高贵。

  色彩在包装设计的运用上相当重要。因而在包装设计前,对色彩规律和色彩的信息加工以及色彩的工艺性质应熟知。在色彩工艺问题上尽可能简化用色的种数,从成本上作整体规划。设计时,用色越少,形象和构图的表现力就愈加举足轻重,达到用色少而不单调,用色多而不杂乱的最高境界。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若在包装色彩上进行突破常规的设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国窖1573”原浆酒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因其特殊的地位,特定的内涵,决定其包装设计从造型、材质、色彩、寓意等方面都应有相当的深度和层次。要使该设计在“泸州老窖”现拥有的20多个品种、80多个包装系列产品中脱颖而出,体现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卓越的品牌价值,笔者认为设计中应体现出用色的极致,即平凡中见珍奇,朴素中见玉璞。准确、洗练,才可能出奇制胜。如:在设计方案中,“国窖魂”系列,以黄、褐色为主,体现清新、雅致之感;“老窖古韵”系列,以大红、墨绿、浅褐色为主,体现古朴、庄重之感;“国窖樽”以黄、褐、棕、金色为主,体现深邃、高贵之感;“国窖天香”系列则以宝石蓝、白、银色为主,体现祥和、优雅之感。每组的用色都打破常规,用色的侧重点不同,而且与内外包装造型相匹配,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纪念品的属性和价值。

  通过“泸州老窖”“国窖1573”原浆酒纪念品包装设计案例的整体设计过程的阐述,将酒包装设计思维用“立意”与“立象”的观念提出,把白酒——这一具有独特品质的、较高文化含量的特殊商品的包装设计上升到更系统、更完整的设计理念上,提升酒包装设计的文化品位,树立独领的酒包装的“文化品牌”地位。这是酒包装进行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也可把该理念引申到所有包装设计类别中去,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这种理念,对酒包装设计教学也具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用图片资料来引导学生思维,而且让学生深入生活,亲临现场,加强直观感知,认识存在于产品内外的各种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包装设计不是单纯的“简单”包装设计,而应从产品及包装内在文化底蕴及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去挖掘、提炼出新的设计语汇。只有通过全面的会“意”与造“象”,才能设计出令消费者喜爱,令大众眷念不舍的优秀的包装作品来。

  包装工程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如今包装工程已发展成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运输包装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目前,在国内外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几乎都开设“运输包装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各种因素,以及将这些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可以独立对产品进行运输包装分析和设计的能力[1-2]。

  设立包装工程专业的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包括: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州技术学院、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迈克吉尔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瑞典LUND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这些高校都开设了“运输包装技术”这门专业课程。国内79所设立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均将“运输包装技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可见,“运输包装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包装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另外,ISTA中国、中国包装联合会运输包装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包装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每年都会举办“运输包装技术”领域的课程交流和学术交流,以推动“运输包装技术”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加强国内外运输包装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运输包装技术”课程于2014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支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本保障,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由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是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目标。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紧密结合包装工程的专业特点,围绕运输过程中缓冲包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介绍运输包装设计相关的动力学基础知识、流通环境条件、脆值及其评价方法、缓冲包装材料特性等,使学生掌握运输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运输包装的缓冲结构设计、瓦楞纸箱设计、木箱设计、集合包装的选用、运输包装系统设计方法及运输包装件实验方法等,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运输包装设计的方法[3-6]。在重点课程建设中,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更加合理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凝练课程内容,课程扎根理论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由此,构建了该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将课程体系构建成3个层次,第1层中将课程内容按照国际通用的缓冲包装设计六步法划分为7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第2层中针对于主要内容展开,分章节对运输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介绍,限于篇幅有限,图1中课程具体内容只标注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内容;第3层为课程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共安排4个必选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自选实验,实验方案通过主讲教师审查后便可开展实验[7]。在所有课程内容完成后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学生需要运用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设计对象的特点,分析过程中,每个环节对产品损伤的严酷程度,设计合理的运输包装方案。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身体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内容兼顾理论、设计和实验等多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在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改革。(1)在课堂讲授中,注重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解,把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由浅入深讲解,加强学生理解。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的运输包装前沿技术和方法以生动、有趣、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结合某企业与某物流公司的一场纠纷,提出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问题是属于物流公司的事故,还是产品结构或运输包装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观察多了解实际产品运输包装的形式及物流运输方式,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学生钻研探索的积极性,并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引出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8]。对于新型的运输包装结构设计或生产工艺等问题,借助学生认识实习的机会,有目的地选择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及最新动态,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3)应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每一个新知识点讲授前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某产品的公路运输过程中并没有高强度的跌落发生,却产生大量产品破损呢?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听课,引出共振现象是引起此问题发生的根源,由此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4)“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深,很多科研问题都源自于此,因此相关的科学研究及科技很多。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科技文献,安排阅读报告环节,让学生从“查阅文献-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阅读报告”全过程中,对其分析问题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小组和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切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5)“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环节的建设也是该课程建设的重点,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必修的4个实验项目、自选实验项目、课内实践、课堂设计训练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实验环节中,由原本的“验证型、认识型、单一型”向“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转变,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9]。在课堂设计训练和课程设计环节,学生自主完成某一产品的运输包装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缓冲包装材料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运输包装方案,并制定包装件测试实验大纲,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包装行业对包装技术人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成为包装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打下了扎实基础。(6)学习中心平台的应用。在学校大力倡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校园网上的学习中心平台,作为课程的网络平台。“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相关的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和课程习题等资料都已经上传学习中心平台,学生可随时查看课程相关资料。另外,为了辅助课程教学,针对于课程中重点、难点的知识内容,特别制作了时长5~10min的音视频微课,提供给学生课余查看。这些微课片段主题明确,比如:跌落对产品的损伤、创新缓冲结构设计方法和防振包装设计方法等,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以实验视频、实况录像和课件视频等鲜活生动的短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微课时长很短,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效果[10-11]。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第一批加入到学校倡导的考试方法改革中,增加平时考试1次,考试成绩按比例核算。针对于课程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考核过程中采取考核成绩由多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测试、课堂讨论、阅读报告、设计实战、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灵活化,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考核范围,提高学生课堂专注性。鼓励学生广泛查阅课程相关的研究资料,使学生掌握该课程国内外最前沿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将设计环节列入综合得分,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细节,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运输包装方案,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同时,通过期中闭卷考试和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结合考试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全方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明确课程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针对各部分课程内容特点,分别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程实验、课堂设计训练、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其贯穿于课程各部分内容,通过使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使课程成绩得到提高。该课程改革方法已应用于教学中,初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建设优质课程。

  [1]高德.面向新世纪的包装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0(1):22-23+52.

  [2]宋海燕,黄利强.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126-127.

  [3]陈春晟,王桂英,张群利.基于林业特色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森林工程,2012,28(1):84-86.

  [4]李琛,肖生苓,李耀翔.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33-137.

  [5]徐淑艳,王桂英,温慧颖,等.包装工程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以“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J].森林工程,2014,30(1):194-196.

  [6]温慧颖,徐淑艳,王桂英,等.以林业院校为视角进行创新型绿色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2):189-191.

  [7]都学飞,李萌.运输包装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及其效果研究[J].轻工科技,2013,178(9):162-163+171.

  [8]滑广军,向贤伟,赵德坚.《运输包装》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2):106-108.

  [9]都学飞,李萌,张德勤.物流运输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5(4):119-120+127.

  [10]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136.

  [11]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50-56.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产品包装设计领域花样层出不穷,人们生活中的自主选择权越来越丰富,然而伴随而来的就是更多只有产量而低品质的产品席卷而来,而这种产品大批量的占据市场,使国内市场混乱无序,已然影响到了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在此条件下我们将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因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改善市场产品质量,更多的是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以及改善他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时代的产物下形成了包装设计,各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内在变化都在他的变化中所反应着。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还能够关注到人的心理需求,同时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状况以及需要。

  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也可以让商品保持美观以及整洁,同时也可以更多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给消费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到目前为止,商品包装设计的形式发展的多种多样、各有千秋,趋势更多的是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和需求,它能第一时间获取消费者内心渴望得到的需求,并以独特的设计手法让消费者体会到,从而获使商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找到生存的空间。

  包装设计是一门广泛地学科,融合吸收了其它学科的精髓。情感化设计的理念为包装设计开拓了新思路、创造了新视角。要想使包装设计方法以及理论丰富起来,就要在包装设计中引入情感设计元素,运用多种感官表达元素。

  情感因素的引入离不开美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丰富,使其同时涉及到其他一些艺术设计学的知识。因此,开发利用情感化设计的新的设计理念,使这些其他涉及到的学科来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丰富。总之,包装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引入不仅对包装设计理论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催生了新的设计方法,拓宽了包装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路,更是对设计中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明显,包装把品牌信息转化为能够表达和传达的符号,它不仅能够代表着一个企业对于产品的投入,也能够代表消费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品牌的准确定位是一个品牌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在定位过程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接受程度,从而由情感层面出发对品牌进行定位,这就要求品牌一定要独特,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是品牌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一定要建立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的忠诚度,通过品牌个性来形成差别,这样才能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因此可以总结为,品牌的产生使得消费者产生从众和依赖的心理。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才能设计出好的包装,而将感官体验运用到设计理念中,如果想要迅速地引起消费者关注和兴趣,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在情感表达中表现出商品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情感需求,同时还能反映出不同消费层次的审美意识。

  获得情感体验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视觉感官。绝大多数设计都会使用到的手段就是通过视觉上的第一印象来吸引消费者。因此,合理的表达各种视觉因素是包装设计中为情感体验打好基础的必要步骤。传达信息符号的重要途径有文字、色彩、图案、形状,他们构成了包装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作用在于是将商品信息直接有效地、形象化地传达到消费者。在情感上,视觉语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引起消费者的各种情感态度,并给予消费者最迅速、最直接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包装设计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更是一种引导消费的手段。当前,商品包装设计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形式丰富多样,注重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消费者以特殊的视觉体验,获得消费者的情感以及思维上的认同,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可见,情感因素已经在包装设计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包装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将情感因素投入到包装设计中更注重人的情感需求,作为一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文关怀”必然也成为了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让包装设计建立产品与消费者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并使其提升为为人性化、人文化的优良设计。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作者简介:房怡(1991-),女,陕西西安人,2014级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农业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土壤肥料问题剖析策略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绿色装饰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包装设计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景观文化发展策略分析 绿色包装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我国社会保障效率的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探析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资产管理三重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应对策略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反思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市政规划设计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机械产品设计趋势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以设计创新促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经济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包装的创新设计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环境审计研究 柔印与品牌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 訾鹏.低碳经济影响下的包装低碳设计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10(12).

  [2] 杨光,鄂玉萍.低碳时代的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11(4).

  “针对素材和资料来源所进行的系统化的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起事实基础并得出新的结论。”——《牛津英文大词典》。调研指的是调查研究,即从过去的事物中学到新的东西。在品牌产品开发之前,第一步必须进行的是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阅读市场调研报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业经营者或有关机构负责人,因此.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市场信息主要通过市场调研来获取,它是品牌设计最直接的依据,也是设计对路的重要途径.是使童装设计创造利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童装的有关资料和最新信息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研究和掌握的背景素材,为当前的童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是指有关传媒记录的资科,资料分为文字资料和直观形象资料两种形式。文字资料包括美学、艺术理论、中外服装史、相关文章等,直观形象资料包括各种专业杂志、画报、录像、幻灯、照片及有关影视童装资料等。可以说资料是侧重于已经过去的、历史性的素材,在搜集资科时应尽可能多地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和形象资料,这样可以开拓思路,做到设计的新颖,特别是比赛设计作品。如果资料研究不充分会造成类似、相同或过时的遗憾。童装的信息是指有关国际和国内最新的流行导向与趋势。信息也分为文字信息和形象信息两种形式。信息是最新的、超前的信息,对于信息的掌握不只限于专业的和单方面的,而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与服装有关的信息都应有所涉及,如最新科技成果、最新纺织材料、最新文化动态、新的艺术思潮、最新流行色彩、新的流行纱线、新的流行款式等。

  对各种不同层次的童装销售点进行调研。如购物广场、购物中心、百货公司、童装专卖店、批发市场等,通过以上童装销售点来调研童装的特点及销售状况。对有关童装市场的卖方人员、买方人员和街头市民等进行凋查。卖方人员有商场的总经理、销售部经理、童装柜台领班及售货员等,买方人员主要是消费者,重点调查有代表性的消费者。调查街头市民主要指对街头市民的着装进行观察,从实际的着装开始,评价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流行的,哪些是独特、漂亮的以及形态、素材、配色、饰物的使用效果等;从这些细部观察人,发觉或感觉市场的需求与创造的空间。童装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童装的档次、价格、销售情况、消费者对产品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以及将本地区的童装市场中同类童装与国际、国内其他地区的童装市场的同类服装相比较.本季的同类童装与往季的同类童装相比较等。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利于帮助我们从中了解童装市场的主导趋势和童装在不同市场的共性特征,更好地着手设计。采集系列设计所需的真实有形的和可实践操作的素材如面料、边饰、纽扣等。收集系列设计所需的形象化的灵感素材。

  1.3.2目录: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页数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当使用目录或索引形式列出报告的主要章节和附录.并注明标题、有关章节号码及页码,一般来说,目录的篇幅不宜超过一页。

  1.3.3概述:主要阐述基本情况,按照市场调研的顺序将问题展开,并阐述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做出结论、提出建议的原则等。主要有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

  1.3.4正文:调查分析报告的主题部分。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到引出的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应当有叮供市场活动的决策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全部调查结果和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及对这些情况和内容的分析评论。

  1.3.6附件: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

  设计理念是指设计的主导思想和着眼点.是设计的价值主张和设计思维的根本所在。设计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又是设计师个人思考的结果,与设计师个人的价值取向、设计经历和艺术涵养有很大关系。品牌服装设计理念只是艺术设计理念的一个分支,其形成和变化必然受到后者的影响和制约,了解设计理念的概念.对于品牌服装设计理念确立具有指导意义。将完成的方案,包括主题文字、系列产品风格定位、色彩倾向、时尚概念图、产界框架说明等.召开产品策划说明会议或与企业主要部门如经理部、企划部、设计部等一起讨论,听取意见、修改,至最后确认

  系列构思从草图人手.这是款式设计的第一步。依据设计定位。运用立体思维形式系列地构思新产品设计草图。草图是系列童装构思中可视形象的表现形式,是对各种形、色各要素进行延伸与组合的设想和计划。

  这是设计的第二步。筛选构思草图,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在挑选出来的草图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轮廓、细节、比例,最后调整,完成正稿,并以绘画的手段绘制色彩效果图。它包括儿童体态动作构思、童装细节构思、着装效果构思以及绘画技巧和艺术效果的表达。一般各种参赛作品就是用的这一类的色彩效果图。它们是服装赛事的第一阶段、也是复赛时服装制作的依据。服装效果图应该是细致而完整的,优秀的效果图将烘托出童装创造的氛围以及情调,具有主题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细节。

  3.4细节表现设计中,有些特别复杂的款式局部在整张效果图中无法表达清楚.需要用放大的细部的效果展现出来。效果图上还须贴有面、辅料小样。

  3.5主题与文字说明一个系列的设计,应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和主题名。它包括文题名称、灵感来源、设计意图、规格尺寸、材料要求、工艺要求、面料小样等。

  童装样衣制作是完成衣片缝合的过程。童装样衣的制作是根据童装设计效果图所表现的造型特征及其着装效果,选择适当的面料和辅料,通过结构设计、剪裁和工艺设计来实施完成样衣使之具体化和实物化的样品制作过程,需要依照选料和制作样板、制作样衣这些工序来进行。选材中.材料的选择不仅包括服装的面料,而且还包括辅料。在所选用的材料中面科是最主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服装造型的特征,因此,其色彩、质感、图案、手感、垂感应尽量与设计效果图的感觉相吻合。对于辅料和附属材料的选择,也应力求与面料相吻合。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考虑到其价格是否与整套服装的成本预算相符合。制作样板中,结构图是完成样衣的中间技术环节。企业样衣的制作为1:1的纸样板。结构设计应完好地表现出服装的造型特征与局部细节的分割比例。它是体现设计造型意图关键的一个步骤。一般来说.有很好的设计创意,如果画结构图时对创作意图理解不透彻或达不到造型的要求,将使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得不到理想的再现。在制作样板之前,一般应设定样品制作的成衣尺寸.成衣尺寸的设定是采用国家统一童装号型中的中问号型以方便后面的样板缩放和批量生产。童装样板通常采取平面剪裁的方法来进行样衣制作是完成童装造型的工艺环节,将各裁片缝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完整的服装过程。.缝制者应充分发挥精湛的技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缝制出理想的服装。童装的样品制作其成衣尺寸要标准、规范,各个部位的结构要准确、合理、整体工艺制作要精细、考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批量成衣的产品质量。

  产品推向市场时,还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产品包装和产品试销。在样衣制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对产品包装的设计,包括有特色的产品商标标志、醒目的吊牌、包装纸、购物袋等能够引起儿童消费者兴趣和青睐的包装。而试销是通过童装展销会、订货会或市场试销洽谈会等形式试销,根据多方面信息反馈、再进行样品的局部修整或调板。满意后投放批量生产

  包装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因此包装设计发展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因此人们对于设计认知的提升源自于消费理念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最终体现在产品上面。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购买行为,因此需求是消费的源动力,因此要通过包装设计来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应该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需求呈现出阶梯型和层次性的特征,从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会需求、爱与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从现代消费特征来看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逐渐从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转为情感性消费为中心。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审美享受,追求自我形象的塑造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心态,而且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舒适和欢乐的消费感受,尤其是互动性的包装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也参与到包装设计当中,这恰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消费心态。

  幽默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工作、生活种种的压力使得人们经常会处在一种沉闷的环境当中而找不到宣泄,而包装正是运用了人们时间使用上的碎片化,用点滴的小幽默让人们在购物的一瞬间感到快乐和身心愉悦,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不到很到的作用,但是积极的正能量却能够让人们记忆深刻,尤其是与商品结合在一起更加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产品的印象。

  包装设计的新奇性也是趣味性的另一个表现,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潜意识当中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而且愿意探索和接受新鲜感的刺激。因此在包装设计当中应用创意性的设计让消费者感到小小的惊喜,彰显的是一种生活细节中的智慧和友爱。

  包装的互动性设计就是让消费者也参与到包装设计当中来,而且这种包装设计将消费者的使用过程同样纳入到设计人员的考虑当中,通过消费者的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包装使用过程中的独特细节,并且通过深入的包装设计产生消费者的参与。这种二维性的包装设计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的一大趋势。例如耐克鞋的官方网站当中有专门的区域就是用来搜集消费者对于鞋子设计的相关建议,并且汇总以后根据消费者的喜爱要求来进行鞋子的设计。这种互动性的设计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不是在被动的接受产品而是主动的参与到产品的制作当中,这样产品生产能够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形象和地位的不同而对产品形成兴趣。

  食品包装中的趣味性设计案例非常多,而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种是幽默型的设计,我们曾经在一个娱乐节目当中看到过主持人展示的一组纸杯的设计,它巧妙的运用了人脸与纸杯的结合,当人们在喝水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是藏在纸杯后面的,因此在纸杯上面画上不同的人脸,因此人在使用不同的纸杯喝水的时候,那么被子上面不同的人脸与人的面部其他不饿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感觉。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很强的功能性作用但是却能够带给人一些自然的生活乐趣。还有另外一种食品包装设计,是一种带有生活情感性的设计,经常应用于儿童食品当中,因为儿童食品设计主要就是依赖于明亮的颜色和有趣的画面来吸引孩子。因此很多儿童食品包装上面会有不同系列的可爱的卡通形象,让消费者因为包装上面的有趣形象而忍俊不禁,同时还能够增加产品的印象。

  在食品包装设计当中最能体现互动性特征的仍然是画面的设计,画面本身通过审美的方式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产品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包装设计与消费者之间的最简单的互动。另外现代包装设计追求一种消费者内心的更强烈的互动性感受,也就是消费者的参与性,

  例如国外某款饮料喝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融入了企鹅这一卡通形象,而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人们在喝饮料的过程中习惯应用比较方面的吸管,因此在该包装设计当中采用了将习惯直接作为包装设计的一部分,习惯是插在包装盒里面的,形成的语言就是一种请你喝的姿态,不仅贴心而且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的内心形成了更深层次的交流,这点小小的变动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方便性,而且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自然和亲和的感觉。另外还有包装结构上面的互动,通过趣味性的包装形式,让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是一种源自于设计师本身的生活情趣。例如一款咖啡罐的底部被设计成高尔夫球洞的样子,相配合的勺子是高尔夫球杆的样子,那么这款咖啡罐就不仅具备了存放咖啡、美观欣赏,还具有了更加趣味性的使用功能,这应该是产品的另外一种附加价值,而且是最能影响消费者情感的附加价值。

  通过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的分析对比,本论文选择《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作为实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诸多课程中,《包装材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教学内容涉及纸、塑料、金属、玻璃及复合包装材料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很多基本理论的理解需要通过应用于实践来加强,因此,研究《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商品包装技术和商品包装设计两个柔性方向,《包装材料学》是这两个柔性方向的共同平台课。

  通常是包装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后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和创造性的良好培养有利于他们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继续提高和发挥其创造性。

  《包装材料学》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类包装材料的原料、成品材料以及相关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很多。例如纸类包装材料,我们既可以对制造包纸所用的纤维原料进行分析检测,也可以对纸或纸板的性能如抗张强度、耐折度等诸多性能进行测量,由不同种类的纸或纸板制成的纸箱、纸盒、纸袋等包装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也很多。同样,对于塑料、玻璃、金属及复合包装材料,我们都可从制造原料、成品材料、成品容器的大量的性能检测项目中找出适合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检测项目作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从包装材料的类别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可以分为:(1)纸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包括纸与纸板抗张强度、耐折度等主要的物理性能的检测,与瓦楞纸包装相关的环压强度等性能检测,纸与纸板拉毛强度、吸收性能等适印性能检测;(2)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能检测,PE、PP、PVC等多种塑料的包装性能如热封性、阻湿性、阻气性、透明度、拉伸变形率、热收缩率等等;(3)玻璃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4)金属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5)复合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6)辅助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例如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检测、粘合剂的流动性、粘合强度检测等等。

  从实验方式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与其他学科的实验课程一样,也分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验证型实验是《包装材料学》课程传统的实验方式,主要内容为各种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和分析,实验内容广泛,比较容易组织,学生可以在比较少的学时内开展较多的实验项目,较易达到对理解材料性能、掌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操作的实验目的,但较少触及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小。

  《包装材料学》课程的设计型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并掌握了制约包装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了较完整的包装材料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的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这类实验课程通常要求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利用现有实验检测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设计型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学们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论证、实施、检测和分析,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提高进行科学实验的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成立于1995年并同年招收本科生,《包装材料学》课程于1997年起开设,开设至今,本课程实验学时一直为10学时,开设时间为第5学期。

  课程开设之初,采用了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方式,在众多的包装材料性能检测项目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实验室条件,设置了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项目为:第一组,纸张性能检测,包括纸张定量、厚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耐破度、撕裂度、白度等;每二组,瓦楞纸板及原纸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瓦楞纸板边压、平压、粘合、耐破、戳穿等强度,原纸的环压强度等;第三组,塑料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粘合性能、收缩性能的检测与比较等。从实验效果上看,实验项目比较齐全,实验量饱满,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理解、验证、掌握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的开发较少。

  目前,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一味采用传统的验证型方式来填满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显然无法适应其需要,因此从2005年起,我们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革,以设计型实验取代了以往的验证型实验,通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设计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创新思维应建立在对问题有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所涉及的内容不宜太分散,所以我们将上述的三组实验集中为一组。通过分析包装材料课程的各项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及与设计型实验的适应性,确定了“瓦楞纸板的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的实验项目。为了使实验内容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兼顾实验结果的可分析性,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1)选择瓦楞原纸和箱纸板的种类,并确定楞型;(2)检测所需原料的主要性能;(3)设计粘合剂配方并进行配制;(4)压制瓦楞芯纸;(5)裱制瓦楞纸板;(6)干燥瓦楞纸板;(7)检测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8)检测所得瓦楞纸板的定量、厚度、边压强度、平压强度、粘合强度等主要性能;(9)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为10学时,分三次进行,内容前后呼应、连贯,形成一个整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实验内容的集中使学生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任务和实验室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过程中,特别在粘合剂的配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并能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对

  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们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模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将传统模式中的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淡化,提出了以“实验方案可行性及合理性论证、实验方法说明、结果与讨论、存在问题及分析”几部分为主体结构的实验报告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通过几年的课程实验改革实践,我们体会到了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多个方面起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所以,这次课程实验的改革是很成功的。总结这次实验改革中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围绕“瓦楞纸板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这一主题,把相关理论知识合理整合,内容连贯系统,理论与实际联系较紧密。实验内容中既需要学生实验操作前对实验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又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对结果作综合性的分析讨论,设计性和综合性兼备。

  实验要求的设计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查阅较多的文献资料确定粘合剂配方和配制工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影响较大,有时可能会面对失败,需要及时分析甚至并重新进行,使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从中得到提高。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所需粘合剂的选用与配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的修改、各实验小组之间方案及结果的对比以及实验过程中因方案问题造成的失败,学生经常需要动脑提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由实验内容要求,需一组内几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学生很重视自己在本组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本实验报告的撰写一改以往叙述的方式,改为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加强方案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符合实验内容安排要求又对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进行了初步培养,一举两得。

  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今包装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生态伦理教育理应成为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释,对国内高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中生态伦理教育缺位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包装生态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法律问题,更是伦理道德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从设计的源头导入生态伦理观念。而今天的包装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包装设计实践。加强生态伦理教育,使高校包装学子树立起环境责任意识,对于包装产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伦理思想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后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广泛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而取得长足发展。作为一种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要旨的伦理思潮,生态理论强调人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张重新审视自然的价值与权利,并要求以伦理道德的规范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这一学说的提出使伦理道德的对象超越了传统的“人伦”边界,被扩展到更广义的领域。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生态伦理教育是促使生态伦理学说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生态学和伦理学,同时也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生态规律办事,从而最终促成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生态伦理教育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期所面临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确保社会朝着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从相对微观的设计教育层面来看,生态伦理教育在表层关涉到如何认识设计、如何评价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协调人、设计对象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深层则触及对设计本身目的及设计所反映人性问题的终极考问。与此同时,生态伦理教育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它要求面向未来的准设计师们以“至善”为出发点展开学习、生活和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既是设计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走向全面、深化的体现。

  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也是在这一时期,绿色包装、生态包装、节约型包装才渐渐受到设计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近年来针对包装生态问题的研究及相应的设计伦理教育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总体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仍极少针对设计伦理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直接开设生态伦理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包装设计或其他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所接受的生态伦理教育更多是由一些公共通识类课程承担,而对环保设计、绿色包装的认知也大多来自散落在各分支课程中的零散知识。由于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教学内容往往流于浅表层次的案例介绍或环境知识普及,学生难以对生态伦理形成系统认识,更遑论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观念意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我国设计伦理教育本身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导入“现代设计”概念之后,理论界和教育界对被纳入市场轨道的设计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充分预见,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新伦理观念的探索和确立;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包装设计教学更多考虑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导致人们对包装生态效益的关注远远滞后于对其经济效益的关注,对包装生态伦理的教学研究也相应滞后于产业发展水平。

  从本质上看,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生态伦理教育理应面向生活、面向实践。包装设计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都有必要贴近实务。虽然目前作为为包装设计产业提供后备人才的设计教育机构已经初步明确生态伦理设计的基本观念,对绿色包装、节约型包装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客观地说,教学实践中仍明显地存在着与市场、产业严重脱节的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各高校每年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绿色包装的。而近年来在“世界之星”、“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知名赛事中,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获奖作品同样不在少数。但这些作品却极少被企业采纳而真正得到商业化应用。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公共通识类德育课程中开展的生态伦理教育难以与设计专业进行有效对接。学生接触到理论,却不知如何回归于实践;二是融入专业课程的生态伦理教学常常停留于书本说教和理论推演,学生缺乏对实际课题的理解和体验,无法综合工艺、成本、市场策略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的环保问题,由此导致设计作品过于理想化,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和孤芳自赏。

  从外部环境来讲,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与商业主义的泛滥常常使得包装的促销职能被无限放大,其社会职能和伦理意义则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国内业界目前也尚未就普遍存在的设计伦理示范提供合理参照和有效规范。这势必造成学校倡导的伦理准则与学生走入职场后遭遇到的“市场意志”、“长官意志”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面临就业压力的在校生在学习动机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商业主义、工具理性的浸染。而从大学内部来讲,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设计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度强化了对学生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职业意识的培养,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办学上的“片面务实”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功利浮躁。由此我们看到,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更侧重一些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的课程,与设计伦理、生态伦理相关的课程则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辅修课。也正由于抱以一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包装设计通常先入为主的被界定为职场谋生的手段和为企业牟利的工具,对设计可持续性的学习则理所应当地被摆在次要从属的位置。

  为促进我国包装教育的合理发展,也为中国当代包装设计确立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

  一方面,有必要借助相对成熟的设计伦理学科体系建立对包装设计具有较强适应性、针对性的系统课程构架,从而实现生态伦理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在一些课程开设条件不够完善的院校,则可在原有的包装设计课程中增加生态伦理相关的教学成分,通过嫁接生态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探索更为灵活的包装伦理教学模式。就教学内容来看,完整的生态伦理教育应包含元理论、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三个层面。元理论涉及对最深层哲学问题的探讨,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根本依据,它能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批判的递进。基本理论学习旨在确立生态价值、建立生态观念,其内容应涵盖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对现阶段生态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包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应用理论教学则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可包括对环保工艺、生态标识、环境法规、设计策略等知识的讲解。总之,系统化的生态伦理教学应围绕理念、意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展开,使生态伦理成为贯穿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价值观念。

  在教学方式上,首当其冲的是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业已存在的有悖生态伦理的包装案例进行反思,并引导他们提出改进方案。案例教学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穿插在特定理论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此外,实践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是应开展生态友好型包装的设计产业化相关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尽可能引入实际设计项目加强生态伦理教学与包装产业的关联性。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对市场需求、包装开发规律及企业营销策略等问题有更透彻的掌握,从而真正确保设计的生态保护诉求与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趋于一致,避免设计过程的闭门造车和设计作品叫好不叫座。此外,生态伦理教育的推进还应辅之以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行业考察,了解现实中设计师遭遇的伦理抉择困境,并对主要矛盾展开分析总结;还可以支持学生深入市场调研,了解生态包装的社会认知状况及推广障碍;或让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工作,以实现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强体会。

  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某方面力量。首先从宏观规划上,教学主管部门应将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体现在课时安排、教材编撰、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还应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加入到学生的课程作业或毕业设计当中,使其成为专业教学体系中一项常规化的必修内容。其次从财政经费上,应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校外活动、考察实习等方面拥有充足的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而在师资力量上,还应强化针对生态伦理教学、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确保教师教学能力能适应产业与时代的发展,使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包装设计教育落到实处。在现有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外聘跨学科的生态学专家、环境学者以及校外知名设计师参与专业教学,使教学资源得到拓展丰富。最后,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催化剂。通过组织环保社团、开展环保包装设计竞赛、让学生参与解决校内包装垃圾的回收问题,都能使生态观念得到普及,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包装设计和包装设计教育同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日益凸显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面前,设计教育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尽管现阶段将生态伦理纳入包装设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与之相应的改革实践尚处于引入阶段。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教学模式,使其满足包装产业的实际需求并适应于国内的设计教育现状,仍有待从理论上不断探索并从实践上积极创新。笔者相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研究也将方兴未艾。

  [1]李刚,王文秀.绿色包装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设计,2015(1):146-148.

  [3]席卫权.设计伦理及教育问题之辩[J].装饰,2007(9):26-28.

  [4]周智,赵钢,龚健.当今设计现实的伦理审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1-13.

  [6]许平.关怀与责任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导向的艺术设计及其教育[J].美术观察,1998(8):4-6.

【返回列表页】

顶部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7451241 手机:13977452561
Copyright © 2012-2023 半岛官网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ICP备案编:皖ICP备2021007101号-1